文化大院名称,大院的名字怎么起合适?

提起卓资县西大同营村,别说在乌兰察布市家喻户晓了,就是在全区范围内,作为村文化的典型样本,西大同营村的名字也大名鼎鼎。2021年又荣获全区十佳文化大院,那么,作为一个全村面积只有18平方公里,耕地5810亩、7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390户1054人的村子,西大同营村靠什么在内蒙古自治区成为村文化的翘楚呢?

文化大院名称,大院的名字怎么起合适?

9月一个金风送爽的下午,西大同营秋色正浓的时候,笔者走进西大同营村,对西大同营村的历史、文化作了一次走马观花式的探访。

走进西大同营村,首先跃入眼帘的是村门楼上对仗工整的“ 勤劳裁剪山河美 文化描绘日月新”和井房上图文并茂的《悯农》诗。路两边,是长城般的玉米和哨兵似的高粱。平展展的田野在微风的吹拂下,送来脉脉丰收的味道,蓝天白云像一对天成佳偶在联袂起舞,把洁净的蓝和丰盈的白用“广袤”这个词演绎得淋漓尽致。天苍苍下,是一望无际的“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景象。

文化大院名称,大院的名字怎么起合适?

西大同营村村民的砖瓦结构的房前屋后,随处可见毛主席诗词、李白杜甫等古今名家诗词作品。浓浓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西大同营村简直是“地皮菜遇上了闷生生雨”。

62岁的吴拴喜是西大同营村原村长,听他讲述西大同营的故事远比到西大同营村的民俗博物馆感受该村的历史文化更有说服力。

吴拴喜的祖先是山西忻州人,以唱戏为生。在明末清初,举家来到旗下营镇一带讨生活。当他们来到西大同营时,发现这里水草丰美、天宽地阔,吴家人便在此定居下来,开荒种地、饲养牲畜、与周边进行商贸交流,同时也把山西的晋商文化与当地的蒙元文化融合交流。几年后,西大同营村又来了从山西出来的黄姓和李姓的族人,从此,西大同营村日渐鼎盛繁华起来。

文化大院名称,大院的名字怎么起合适?

吴拴喜的爷爷吴云,是村里的文化人,他双手写的梅花篆字无人能比,曾经是大青山抗日游击支队的地下工作者,36岁不幸染上斑疹伤寒去世。

吴拾喜说,祖上唱戏用的鼓镲、衣服、乐器、道具等在“破四旧”中被毁于一旦,他至今记得他的小脚奶奶得知这个消息后顿足捶胸的痛哭。

时间像一把剪子,剪去了往日的许多旧时光,也剪出了一个光明灿烂的新岁月。

文化大院名称,大院的名字怎么起合适?

2013年春节期间,时任村长的吴拴喜与回来过年的退休干部麻喜魁在筹办当年正月十五期间商量,能不能为村里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比如,硬化街道、修一个村民健身的地方、建一个存放西大同营历史与文化的大院,而不单单是每年举办正月十五、六月十九等几次民俗文化活动。

吴拴喜说这话是有原因的。他2008年当选村长时曾对全体村民表态说:“保证在任职期间为乡亲们办实事、办好事”,跟麻喜魁商量为村民做点事时,他就是冲着自己当年这个愿望来的。眼看着村民幸福生活指数越来越高,吴拴喜再也不能等待了。他把想法跟麻喜魁一说,谁知,麻喜魁也正有此意。吴拴喜、麻喜魁与其他几个村民一人拿出1000元作为启动基金,他们要为家乡的文化建设出钱、出力了。

文化大院名称,大院的名字怎么起合适?

麻喜魁过完十五回到县城后,当即便找县文化局领导汇报了西大同营村民的诉求和愿望,希望得到文化部门的支持。领导听完汇报,当即表示大力支持。吴拴喜得到这个消息后,与村民黄福根、退休教师石耀华等人,当即开始征收村民手中的西大同营旧物件。马灯、风箱、拐针、楦子、扇车、梳妆箱等等旧物品源源不断地被乡亲们无偿送到了村委会,看着这些老旧物品,人们的思绪被拉回了过去那一个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建一个民俗博物馆的建议提上了西大同营村的议事日程。

文化大院名称,大院的名字怎么起合适?

在县文化局的指导下,在吴拴喜、黄福根、麻喜魁等有识之士共同努力下,经过多方筹措资金,西大同营民俗博物馆终于落成了。里面展出的物品和情景定格大多是西大同营村民从祖上流传下来的“家传文物”和当年族人从事生产生活的场景复原,民俗博物馆再现了西大同营村以晋商文化和蒙元文化为依托的繁华鼎盛。紧接着,村文化广场、戏台、图书阅览室、休闲凉亭、宣传栏等设施也相继建成,“当街文化”在西大同营村风声水起,这个曾经的晋商文化与蒙元文化交汇地,展现出了新的魅力。

文化大院名称,大院的名字怎么起合适?

2015年,西大同营村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原有“当街文化”的基础上,建成了文化大院。文化大院的落成,进一步夯实了西大同营村的文化基础,为“当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2017年,卓资县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的春风刮到了这座具有“西口”文化特色的村庄,背诵古诗词、学写古诗词的文化氛围开始在西大同营蔚然成风。村里还成立了诗社,出生于西大同营、在外成功创业、目前又回来反哺西大同营的杨文元为诗社社长。

文化大院名称,大院的名字怎么起合适?

文化大院周围,一堵堵诗词墙随处可见。除了诗词墙,反映西大同营村新风气、新风尚的宣传画,也抬头可见。每到农闲,“当街文化”成了西大同营村民们的活动场所,热爱运动、休闲的“大同营健身表演队”,跳舞的同时,把吟诵古诗词当做第二项业余爱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西大同营像孪生兄妹一样,亦步亦趋。

西大同营村的文化振兴,源自吴拴喜、黄福根、麻喜魁、石耀华等西大同营村有发展眼光人的传承与挖掘,他们以振兴和繁荣西大同营村文化为己任,自觉自愿地尽到了一个村民的责任和义务。

吴拴喜说:“看到村里环境这么好,我当年的承诺都一一兑现时,我这个村长,就没有白当,对得起全村的父老乡亲,也对得起吴氏一族。”

他说这话的时候,秋风正把成熟庄稼的饱满味道,不绝如缕地吹来。村南那二棵百年柳树和二棵百年榆树合成的天然华盖,微微启合着,吴拴喜仿佛看到 那是村里的吴氏古去的族人,在对他点头致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mingo.com/14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