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口罩,大口大口地呼吸新鲜空气,俨然成为近两年来的奢侈之举,也是对由城返乡后的生活日常的极力渴望。
村中多块闲地被承包了去种植樱桃番茄,成片绿油油的樱桃番茄枝叶蔓上搭架,放眼望去尽是生机。
港城冬日里一阵轻柔的和风吹过,夹杂着新翻出的泥土味道,在长长的路间萦绕着。那是一种无法描述的味道,好闻,让人迷恋,人走几步路,那味道消散了,又走几步路,消散的味道才回来,像是风在呼吸,像是泥土在呼吸,又像是樱桃番茄在呼吸,一阵一阵的,起起伏伏。
有些东西正在实践性地建立起来,如林护、路灯、混凝土路面等等,时代稳步向前,原本不算富裕的村庄日益焕新。
尤感到村庄在一步步往好的方向发展,又似乎没有察觉到事物改变,人在理所应当的事态中走向麻木,伴随着无力的观望态度,任凭时代推拉着走。
然而许多东西不能以一种高高在上的眼光看待,更不能放在一个宏观的视野里评判,甚至被刻板定义。
生活家从来只需管理生活,无须用心官僚资本,因此往日异乡里感受不到的稀松平常,在故乡这片深沉的土地上显得格外珍贵。

郑雨 | 故乡即事
母亲说,近两个月总听着有铃铛的声音,从屋后绕到屋前,接着从屋前摇摇晃晃地去向别处,早晨傍晚如是。
某个清晨我发现原来是一只京巴犬,脖子上挂着两只铃铛,走起路来身形左右扭动,连带着铃铛发出声响,故此我称它铃铛,以便日常辨别与讲述。
早些时候,我家屋旁的土地被承包了去种植火龙果,从扦插到嫁接,再到施肥,我在一次次频繁的返乡间看到这些果苗一步步成长起来,如今长势可人,已经开始结出果实。
果实成熟后被人盗取了,想必如此,种植火龙果的大老板才驯养了一批大小犬轮流值岗,同时让它们各自戴上铃铛,作为自家的标记。
港城的冬日天气仍有些许燥热,傍晚时无风,天边的霞光拂照着大地,整个村庄瞬间看似柔软而诗意。
我从环村西路的垃圾场回来,发现一只同样脖上挂着铃铛的京巴犬,它的头低下来,铃铛拖在地面草地上发出声响,为了区分,我将这只更大的称为大铃铛,某个清晨里的那只自然成了小铃铛。
通过连续几日的观察我发现,小铃铛白日值班,则大铃铛是晚间值班。它们经常从村东走到村西,又从村西走回村东,不像是在这片火龙果地旁固定值岗,倒像是巡岗。
跟随着大铃铛一起的,还有一只中华田园,由于毛发细短,铃铛挂绳在它脖上显得特长,我只见过它两次,一次是我去村西,它和大铃铛跟随我一同回来,当时天已擦黑,它们如同护卫,将我送到家门,又转头去了别处,那时夜幕已经落下。
另外一次是后来的一天早晨,没有再见到小铃铛,反而见了一只同样品种更小的,故此,我不得已唤它小小铃铛。
露水落在草丛,我端起热气腾腾的白开水,一边哈着一边吸溜,小小铃铛、小铃铛、大铃铛、中华田园围坐在地上,仰头看到我的这一举动,不吠、乖张。
中华田园是真的中华田园,我却怀疑所谓的京巴不是确切的京巴,实在因为它们太过乖张,不具京巴那种一遇风吹草动就吠的缺点,除非被驯化转性,否则无法解释。

郑雨 | 故乡即事
有的时候,会用力想象世界是什么样子?生活是什么样子?平躺着的时候,发呆着的时候,悲伤着的时候。
有位老媪经常到我家来侃天说地,她问,新冠病毒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她还问,北京离家里到底有多远?有一天她的腰疼得厉害,就侧躺在那张竹椅上,上昼的风吹得人头发凌乱。我说屋外风大,咱们到屋里去休息吧,她说无妨。
老媪很久才说一句话:今年的元宵节狮子大概不来了,以前没铺新路,谁的门口都一样宽敞,如今铺了新路,倒显得咱们的门口不像样子。
农村建设到这个村庄深处,村道每隔一条修成混凝土路面,铺了混凝土路的人家门前可以娱乐喧哗,没铺混凝土路的人家门前杂草丛生,冷清破败。我们两户都是坐落没有铺混凝土路面的用地一侧。
老媪过了很久又说一句:现在的世界好了,生活便捷,什么都有,实在快活,活得长久已经开始享受,留不下来的就看不见了。
她说这样的话时,我又在想世界是什么样子?生活是什么样子?陈年喜先生的《微尘》自序中这样说:除了绵长、无处不在的风,其余都是尘埃,我们在其中奔突,努力站稳,但更多的时候是东倒西歪,身不由己。
或许世界是一个人生活的样子,生活就是他眼中看到的世界。
大抵人的一生当中,除了偶尔的小确幸,其余都是平淡无奇,我们在其中生长,努力创造,但更多的时候是毫无起色,无可奈何。
没有任何人能够顺利地知道世界和生活是什么样子,我们终将通过漫长一生的时间得出答案。

郑雨 | 故乡即事
庄稼长在地里,树木青在山上。日升日落,雾断云续,远处群峰苍茫如幕。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一代人有一代人承接命运的方式,一代人有一代人看待世界的姿态,人自是会用自己的力量给这个无限世界一个不一样的解答的。
世界和生活也不慌张的,慌张的是被世界和生活押解着的每一个人;世界和生活也不欢喜的,欢喜的是被世界和生活托举着的每一个人。
愿我们知足常乐,在这个漫长又渺小的人生里,不负每个光辉时刻,仅好。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mingo.com/14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