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有一条河,叫七星河。其实是黑龙江的一个河叉子,绕过几个岛行程几十里,又汇入黑龙江。在这条河的流域内,相连有七个大泡子。就象一条黑絲带,串着七颗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星,因而得名七星河。
七星河因地形地势的原因,河水有急有缓,有张有驰,又有七个大泡子的蓄水,是个打鱼,钓鱼,捕鱼的好地方,也适合各种方法捕鱼。
解放前,这里就住着两户人家,一户姓董,一户姓张,姓董的叫董飞,两口子有三个儿子。张姓这家叫张大年,夫妻育有三个女儿。
董家大儿子叫董占山,二儿子叫董占河,老三叫董占江。张家闺女老大张桂花,自然是八月出生,张家二闺女张梅花是腊月:生人,张家三女儿生在夏天,取名荷花。
两家靠打鱼打猎卖点钱,每家还开了几十几亩地,种玉米高梁小麦大豆,各种豆类和蔬菜。小日子过的也有滋有味。
这里交通非常避塞,旱路不通,只能从水路去三十里外的会江镇卖鱼,买日用品。去时还行,顺水一个多小时到了,回来就麻烦了,要大半天的功夫,最好是赶上东风,扬帆就回来了。
董张两家邻居多年,性格脾气各方面都合得来,孩孑也董事,所以两家处的象哥兄弟似的,不分你我,做点好吃的,两家同吃。
季节到了,这几天鲤鱼鲢鱼,白鱼鳊花等要上来了。
董张两家准备下顿钩钓鲤鱼,顿钩实际不是钩,是用铁絲做一个丁字型,豆饼切成三厘米见方的豆饼块,十字花捆起来拴到粗绳上,把丁字型的钩拴在拴豆饼绳的旁边,这种钩可提前捆好,不会乱。
二十趟钩准备好后,划船下钩去了,这种钩好下,绳子粗不乱,很快就下完了,下顿钩要下到有流水的水域。
豆饼通过水浸泡,泡出香味,流向下游,鱼从下游上来闻到香味,捋着香味找到了豆饼,豆饼块比嘴大吃不进去,只能啃豆饼,这时那把丁字型钩通过水流,漂漂浮浮在鱼的眼前晃悠,鱼啃食豆饼,吃不到嘴里,很着急,钩还在眼前嘴旁乱晃,鱼想了想,干脆吃到嘴里从腮排出去,这样就不用晃了,于是乎把钩含到嘴里排出腮外,正好中了渔人的诡计了。
鱼儿们很聪明,一个跟着一个学,所以就钓了鱼儿一串串。
经过一夜的等待,第二天去起钩,解开栓住的绳子,啊,满绳的大鲤鱼闪着耀眼的金光辟厉叭啦,啪打着水面,偶尔钓到几条鳊花鱼和翘嘴岛子,维独钓不到花鲢和白鲢,因为鲢鱼属上层鱼,鲢鱼吃食是靠吃浮游生物,鲤鱼属底层鱼,钩要下到底。
下顿钩很省事,可十天八天不用換食,只到豆饼要酸了再換。
一趟钩足足钓了二十来条鱼,每条鱼都五六斤以上。二十趟钩钓二千多斤鱼,看来又要去会江镇了。
古人太聪明,用这种方法钓鱼真是一绝。
?作者陈培富,山东青州人,工作在黑龙江,现住青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mingo.com/16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