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了一年的高考了。考生们应该已经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吧。
考生们在考场上辛勤耕耘的同时,家长们也应该开始考虑孩子进入大学后专业选择的情况了吧。
这里,笔者郑重向大家推荐中医学专业。
尽管网上的很多言论对中医有诸多诟病。但其实,这些言论,很多都是误解。有很多人完全没有经过实际调查,就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想,对中医造成了误会。甚至有些人,仅仅因为其他人的某些偏激的言论,就开始对中医盲目怀疑。

其实,大家不妨真正想一下,要是中医真的没落了,为啥屠呦呦女士还能拿下我国科学界的第一个诺奖呢?要是中医真的没落了,为啥张伯礼院士会被授予大奖呢?
诚然,中医确实式微,但因为中医有强大的潜在能力,有丰富的科学、文化内涵,有国家的强大支持,中医的前景一片大好。
国家的支持不用咱们多说了。大家不妨去各大医院走一走,看一看。有条件的家长,甚至可以联系一下医院都人事工作人员,问一问医院都岗位需求。相对于人员过度饱和的西医,中医无疑是有很大的空间的。

而且,其实等到孩子学业有成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并不是必须要“一步到位”,必须直接空降到三甲医院的。事实上,很多西医专业的学生即使毕业后能够进入三甲医院,在很长的时间内,也就是一个打杂的学徒状态,真正能够独当一面,成为可以养家糊口的体面人士,还需要多年的努力、奋斗以及必要的单调的时间积累。毕竟,西医岗位,人太多了。
尽管西医专业很有含金量,但什么都架不住人多。蛋糕有限,人多起来之后大家就要饿肚子。
相对于西医,中医从业人员缺口仍旧很大。这个情况下,很多中医毕业生,即使是刚刚步入社会,也会有很多的锻炼机会。

事实剩余雄辩。诸位家长可以趁着孩子高考的时候去周边医院走一走,看一看,看看医院哪个科室人员过于饱和,哪个科室人员缺口严重。
心血管专业吃香不假,前提是孩子毕业之后能挤得进去啊。要不然,毕业就失业,岂不是最终坑了孩子。
而且,同样是因为人手不足的原因,目前即使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中医院以及综合医院都中医科室也是没有急诊、没有夜班的。同样的,还是因为人手不足。——并不是因为中医学专业没有相关的急救能力,实际上,各大中医药大学都有相关的中医急诊知识,这些知识,尽管在临床上面对各种突发的疑难杂症往往会有奇效,但正式因为实际中医岗位人手不足,无法形成专业的急诊科室。
可能,会有一些家长,甚至是考生自己,会觉得中医落后了,中医不科学,而对我们现今社会中的中医学有偏见。
这其实是错误的。
任何学科都是不断发展完善的。中医也是一样。作为一门医学学科,中医也是在不断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地向前发展的。

典型的,就是屠呦呦屠老用化学方法确定了中医药青蒿中的有效成分——青蒿素,并成功提取出来。最终,药物青蒿素甚至在咱们国内获取到了“H”字头的批文。“H”字头的药物,是“化学药”的拼音首字母。也就是说,现代中医的药物研究领域,已经使用化学方法,研制出了国家认可的化学药物,也就是咱们俗称的“西药”。
其实,我们排除对学科的固有成见,如果仅仅从科学的发展角度进行分析的话,中医在研究层面上是比西医更为科学的。
科学与否,不仅仅是要看外表是否使用了什么高大上的仪器,更为重要的,是应该看学科的理论研究方式。
比如,上个世界末当计算机刚刚进入国内市场,有很多投机之徒试图搞“计算机算命”,尽管,作为工具仪器的计算机很先进,但这个行为是糟粕。相比之下,我们的科研前辈们在大西北有算盘打出了原子弹等的数据,尽管算盘这种工具很土很落后,但这个行为,是科学的,是进步的,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其实,如果大家有机会接触我们先进社会的中医临床以及中医科研,就可以发现,其实,我们现代社会中的中医学已经不是古装电视剧中只会掐脉搏的白胡子老爷爷了。从使用基本的听诊器到看CT、核磁报告,现代中医也是“多才多艺”的。可以说,孩子进入中医学院,就是在给自己培养一身的本领。
回过来,我们说科学发展的本质。
这个本质,不是使用了什么机器,而是要看怎么进行的分析研究。相对于西医,以及全球其他国家的传统医学,只有中医做到了对获取到的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对治疗方案进行综合评定。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中医的“辨证治疗”,而不是仅仅对根据化验单上的死的数据进行对症治疗。

如果医学真的做到对着化验单的数据,就可以选择治疗药物的话,那么,这种医学,是可以轻易地被人工智能替代的,一个简单的程序就可以,甚至都不需要大数据、云计算。作为家长,难道我们真的希望自己孩子辛辛苦苦学习了多年的专业,最终被一台计算机炒了鱿鱼?
中医是科学的,是有高效而强大的分析过程的。包括了(但不限于):
- 将物质以及物质相关属性状态在同一维度进行整体研究(想一想我们将程序中的数据以及可执行代码同时写入内存的操作)——气一元论;
- 将事物进行对立统一的研究(矛盾思想)——阴阳;
- 将实体与相关功能以及主观上选择的带有便于理论演化的功能作为整体研究(如果有程序员,想一想面向对象编程,想一想我们为了便于计算而将某个其他方法归入特定类中,甚至创建抽象类的操作),以五行作为比喻对其关联关系进行整体分析——藏象学;
- 建立以体表抽象感知为主的,体表感知之间的关系,体表感知与脏器系统模型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疾病表征之间的关系的综合研究——经络腧穴学;
- 药物本身固有性状的分类研究——四气五味;
- 药物在脏器系统中有效作用范围的研究以及类似“营养物质”的辨证统一研究——药物的性味归经;
- 药物相互间在人体内部的配合关系研究——君臣佐使;
- 外部环境与人体内部系统相互作用影响与疾病形成的关联研究——六淫;
- 治疗过程中多角度(多维度)信息获取,进行综合判断的处理思想——望闻问切四诊法;
- 依托上述模型,对疾病在人体内的整体情况,对疾病进行整体的辩证、分析、治疗——母病及子、子病及母思想;
- 依照患者实际个体情况与患者所处外界环境的治疗程度的确认——天人合一;
- ……

这些,尽管受到了同时期社会环境的限制,中医使用了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五行”等词语,同时,因为学科的传承性,中医学将这类词语保留至今。但我们必须要看清楚,中医学中的“阴阳五行”已经远远脱离了传统的很直带有迷信的古代哲学理念。
比如,中医学认为“肺属金”,这个“属”的表述,更多的是一种比喻的描述,中医学不会在人体的肺或者呼吸系统中进行金属冶炼。而传统五行的理论是“金生水”,而中医的治疗理论是通过刺激肾脏系统(属水)达到对肺脏(属金)提供营养,即“金水相生”。中医的理论,不是照搬死版的五行条目,而是有选择、有改进地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理论。
中医,有中医自己的科学,中医,有中医自己的学术魅力。
中医,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学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mingo.com/22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