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姓起名安什么好听,路姓起名安什么好听男孩

作者:玄空飞

在蒲城老家一带,说到桥陵,约定成俗是指的是地名桥陵村,而桥陵村是指的桥陵下宫一带的党家、王家、粱巷、上庄、叶李、曹耿等几个自然村落。在旧时候将该地称为“桥楼头”,推测应该是“桥陵头”的转音,当地有民谚:“东党川里上粪哩,桥楼头宫里插囤哩”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明当地土地的肥沃。可这里离真正的桥陵所在地还有一定的距离,而桥陵所在地在以前我们当地都一个通俗的称呼,那就是唐陵山。说去桥陵以前应该没几个人知道去桥陵山上了,但说上唐陵山,大家基本都知道了。老人们都说,唐陵山有什么看的,就是去看看石马道,老人把桥陵两旁神道的石刻那块俗称为石马道。而真正的桥陵所在地确切的说是在安王村一带,只不过现在桥陵文化遗址公园的兴建,让桥陵的名声更响,反而地理上真正意义的所在地却不为大家所熟知了。

路姓起名安什么好听,路姓起名安什么好听男孩

位于桥陵下宫原址的碑楼

在我们小的时候,会经常听到老人们讲“十里安王坡”,“十里延兴十里川,十里安王靠北山”。在关中各地,都是以姓氏命名村落,比如桥陵王家村就是以王姓聚居成村得名,路家就以路姓聚居为村得名。所以我们孩童时代就以为这个村可能以前姓安的和姓王的来的比较早,所以村子才被称为安王村。随着年龄增长, 阅历的提升,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小的时候安王一带的路家、魏家、贾家、邢家、武家、东贾家、齐家等村落都会被我们当地人前面冠上安王两个字,因为老人常说的是“ 十里安王坡”,“十里安王靠北山”,所以这一片地方广义上说都可以叫安王,虽然这些村落之前分属于坡头和三合两个不同的乡镇,但现在也已经合并为桥陵镇,同在桥陵镇的管辖之下。

路姓起名安什么好听,路姓起名安什么好听男孩

桥陵全景

关于安王村的来历,在翻阅史料和其他相关的记载的过程中,发现安王是王号,并不是姓氏,相当于太平天国的东王、西王、南王、北王这么一个称呼,并不是因为有姓安的和姓王的居住而来。因为读书的时候安王村的同学有姓安的也有姓王的,所以一段时期内都认为这个村名是因为安姓和王姓而来。后来根据蒲城当地文献以及桥陵的相关记载,发现安乐公主的驸马武崇训因为监修桥陵有功,封安王,赐牧马山一座。后代因之迁居安王,是为武家先祖,可以说实际上安王武家村才是正宗安王的后裔。但目前能看到的最直接的史料是保存到现在的武氏碑记石刻。下为武氏碑记全文:

《武氏碑记》(此碑原存安王小学)

武姓之先,出自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因以为姓。其后子孙散居四方历代绵远,支派分殊,不可悉记。惟太原者门第最盛,故以太原为武姓郡望也。至隋末有武士彟,智勇过人,为义兵元帅,唐高祖时为荆州都督。娶相里氏生二男:武元庆武元爽。相里氏卒,再娶杨氏,隋讷言杨达女也。长适贺兰越石,封韩国夫人;次则天皇后,次适郭孝慎。皇后从兄武惟良之子武攸绪,深明简易,隐居龙门;皇后兄元爽子武平,隐居嵩山,武后屡召不起。中宗即位,召拜修文馆学士。平子武崇训,尚安乐公主,为驸马,光艳动天下,家世子孙为官而有名望者甚多。崇训子孙武元衡,宪宗元和拜相,才德忠良,名闻天下。元衡之弟儒衡,敬宗宝历初迁中书舍人。至五代时,本家为官者始自少矣!及大宋明昌年间,武贵、武定八人,内有武进为省检校职,后虽微,廉名甚重。至大元武成曾、武德祖、武冲远、武时中、武时谦、武时廉、武时常等一十七人,内有男武成曾为渭南县尉,兼管团练事,亦有清廉德政之名者于任所。至于大明,武居仁、武居敬等一十八人,皆贤良孝行之人也。内有武尚文,以其父病,日夜在侧,熬汤药忧心至甚,废于寝食久而疲困,惛然倒睡,梦修坟茔,其父遂亡。事母纯孝,每日供奉甘旨,尤为丰盈。出告反几、面和气,婉容冬温夏清,昏定晨省,凡为人子,养亲之道无所不至,若此凡四十年,母方寿终。尚文、尚质同积土地筑坟,每遇父母生死之日,必为祭祀。洪武二十八年十月朔日,因母寿毕,夜梦父母同在高堂之上,父乃取诗一首,使尚文读之,再三命回,忽然而觉,诗忧记之。其诗曰:“唤汝特来到我前,筑坟苦志与在篇。吾家先祖流传远,后来贤良绪永年。”由是乡里称为贤孝。武家既而尚文曰:“古老相传,家世自崇训驸马葺(qì气)修唐陵,安居于此,以为家业,累代更变,屡遭兵燹(xiǎn显),祖祖辈辈未尝迁移他所。”世代久远,祖宗之辈不可知其详矣,而一家之宗派,实士彟、崇训之远孙也,呜呼!先祖之远者固不可悉纪,今传以近世宗祖之可知,者排列次序,以为图谱,刊之于石,使后世子孙久而不忘也!赞曰:武氏先祖,出自于周。平王少子,生而异俦。有文在手,得姓缘由。当时贵重,不让诸侯。子孙绵远,散居九州岛岛。惟尔之祖,太原传留。宗祖贵显,名望为头。门庭瞻仰,高如山丘。唐朝俞盛,官宦最优。荆州都督,气冲牛斗。宰相驸马,画阁朱楼。一家之内,贤良是求。至今虽远,宗派传流。子子孙孙,德行能修。芳名久播,万古千秋

西安府咸宁县儒学训导马巨江赞。 建文元年岁次巳卯三月壬申朔上旬十日。
蒲城县儒学生员杨通、屈璇书丹。白水县石匠樊秀中、樊智中刊。孝孙男:武继颜、武继渊、武继先、武继祖、武继安、武继同、武继源立石。

路姓起名安什么好听,路姓起名安什么好听男孩

影视剧中的武则天

据上面的碑石记载,在明代初期,武姓父老也只是口口相传,因崇训驸马监修桥陵有功,后代遂在此定居,并没有迁往他处。不过除了口相传外,也没有其他确切的史料记载。而根据唐代史料记载:武崇训,三思子。则天朝封高阳郡王,娶安乐公主。神龙初拜驸马都尉,迁太常卿、兼左卫将军。三年,其父谋诛太子重俊,败,连株被杀。 众所周知,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子,那武崇训就是武则天的重侄子,如果真如传说那样,也就是说安王武家和女皇武则天是同一个祖先,是她的娘家人后人。不过根据以上历史记载, 神龙三年即是公元707年,而桥陵修建于唐玄宗开元四年即公元716年,武崇训早已去世,不可能死后多年又来监修桥陵。推测可能是另外一个武姓驸马监修桥陵后代遂定居于此。以前来说朝代更替,战乱频发,国家文书典籍也经常遭到破坏散佚,更不要说是后面也沦为普通百姓的武姓先祖,即使有相关记载,也不知道于何时散佚了,再加上当年文盲率较高,能够读书识字的人并不多,所以到了600年以后的明朝,写碑文,也只能是根据口口相传的传说了。

路姓起名安什么好听,路姓起名安什么好听男孩

台台路家的先祖碑

而安王路家村和联兴大队的黄场村都是从台台路家村迁出,而台台路家村据村人传说是明初从山西大槐树迁入,所以安王路家村历史应该没有台台路家村历史长,至少都应该是明中后期的事情了。

安王魏家村据当地传说和距离不足十里的老庙东魏村都是从富平美原的万家村迁出。虽然字面为魏,但我们当地发音都为于,在魏姓人家中都传说有“活于死魏”之说,意思是活人姓氏念“于”,死了墓碑刻“魏”,也不知道是什么讲究。而村中两大姓氏以魏和张姓为主,原驻守榆林的国民党二十二军的张云衢团长就是安王魏家村人。虽是国民党将领,但在抗战时期也为了捍卫国家领土完整血染疆场。其于民国18年(1929)毕业于太原北方军官学校,在陕北任井岳秀部炮兵营营长,后升任八十六师516团团长、第257团团长,抗日战争时期,率步骑4000余人,三次猛攻包头黄河南岸日伪军据点昭君坟,毙敌数百。38年(1949),任八十六师代师长,随傅作义、邓宝珊起义于北平。而张姓何时迁入,没有找到相关记载,但在清代县志中有一张魏堡的记载,不知道是否是安王魏家的另外一个称呼。

路姓起名安什么好听,路姓起名安什么好听男孩

贾家村古槐

安王贾家分为东贾和西贾,西贾归安王大队,东贾归原三合乡管。不过后人传说其祖先为守陵人后裔,与营址壕,狮子槐,西孙等村落同属于唐代遗存。西贾家原有上城下城之分,下城贾姓居多,上城李姓居多,还有王姓,刘姓等。其中刘姓中有抗战英烈刘秉均,其黄埔军校毕业,1937年南京保卫战中,牺牲于光化门失守之役。

同属安王大队的万洼里,以万姓为主,根据当地人传说,其先祖从延兴万家迁来,并不是当地世居土著。

路姓起名安什么好听,路姓起名安什么好听男孩

杨虎城将军

而近代以来,围绕着十里安王坡也发生了不少动人心弦的故事,尤其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聚义丰山的故事被广为流传。据说其在孙镇老家枪杀恶霸李祯之后,率领“中秋会”一帮弟兄亡命丰山,也就是桥陵所在地一带。他们以安王武家为根据地,在这里北可进山,南可入川,可守可攻,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后民团来剿,其充分利用当地地理优势和百姓的掩护,打得民团武装大败而归。后来也以十里安王坡为出发点,夺得了枪支,拉起了一干人马,走出了蒲城,走出了陕西,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军事将领!

随着桥陵文化遗址公园的建立,相关配套措施的逐步到位,这一能够展现盛唐气象的皇家陵园希望能够成为蒲城旅游文化的一张强有力的名片,而附带于其上的十里安王坡的故事和传说也能够更多的人所熟知,成为桥陵宣传不可分割的一个文化组成部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mingo.com/25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