僮字取名的寓意女孩,僮字取名的寓意女孩名字?

235、樝,“山樝”与“樝”不同,唯酢相似,故必加“山”字。

235、梅,《说文》云“枏也,可食”。案可食之梅实为某字,与梅不同,“可食”二字段氏谓是“浅人所改窜”,是也。

235、柰,奈何即若(若,古音诺)何、如(如,古音奴)之转。

236、李,古文杍,“梓匠”或作“杍匠”,乃“理匠”之借。理本治玉,引申为治木也。“行李”乃“行使”之借。“大理”乃“大士”之借,士师也,刑官。李耳乃史耳,老子本柱下史也。士、史、使、李、里、理古音同,故相借。士、史、使为正字,李、里、理为借字。大行人及史皆在《周礼·秋官》,恐古士、史、使亦为一字。理亦借为使,《楚辞》“吾令蹇修以为理”,理即使也。

236、棠,萍果之类。

237、棆,今香樗。

237、樗,臭椿。

237、槚,二义,训苦荼者即今茶叶。《尔雅》:“槚,苦荼”。则今茶叶亦可云槚。

237、柀,晋人曰棐,王羲之见棐几而书,系案几,棐即柀也,杉之类。

237、杶,今香椿之正字,杶本不坚。《庄子》“大椿八千岁为春秋”,不知何故。杶,不材木也,今作椿。

238、样,样子之样古作像(像,唐人作橡,今误作样)。《庄子》“象栎”。样,栩实也。样子=像子。

238、楛,凡器不牢者古称苦、楛、沽,然此等本字皆无可求,皆不过为假字。

238、(木字旁僕),今安徽称“白蒲枣”是也。

239、权,权力=捲,《说文》“捲,气势也”,引申为捲力。

239、楮,谷树皮作纸。“楮币”即指楮作纸而称“纸币”。

239、梂,引申为聚簇义,如一簇者,即“一梂”。

240、桐,古人借为僮字用。《法言》:“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即“僮子之命”。

240、某,即今梅子。

240、柢,须根曰根,直根曰柢。

241、《六书故》乃元人作,所引唐本《说文》均不可信。

241、槙,人顶曰巅,木顶曰槙。

241、梃,数竹曰个,数木曰梃。今“银一锭”亦当作“梃”。锭,镫也。

242、标,标榜乃表之假借。

242、柖,摇树貌,今之招摇=柖摇。

242、枎,枎疏。小木亦曰枎疏,今作扶,非。

242、檹,木旖施也。旖施=猗傩=旖旎。

242、杕,《淮南》高注:杕即柁(船尾也)。(《释名》已有柁字。凡尾者皆从它:束马尾者曰(革它),置于舟尾者曰柁。)

243、朴,木素也。引申为质素之朴。凡未治者皆从菐:木之未彫者曰朴;玉之未彫者曰璞;鼠之未腊者曰璞。

243、柴,凡从此者多有小意。佌(《诗》:“佌佌”),鮆(《方言》“短小曰鮆”)。

243、榑,“扶桑”正作“榑桑”。

244、极,栋也,中也。无极,正中也;北极者,天中也;太极乃极中之物,无可说也。穷极者,至屋顶而穷叶。

244、樘,(俗作撑,犹柱之作拄。)用木撑曰樘。

245、桷,圆曰椽,方曰桷。

245、楣,古人五梁正中曰栋,其次在外者曰楣,再在外者曰庪。

245、植,今门关直者曰植。种植当作莳(生殖亦当作莳)。

245、栊,窗疏也。今之囱也。

245、杇,所以涂也(与槾同义),即杇刀。引申为涂。

245、柤,山楂(当作樝)。查字自明上谕始有,太监所作,与察声近,乃作查字。太监是狗屁不通的东西,所以由音近而误书察为查。

245、枪,今火器作枪,非。日本人曰铳,近是。《广雅》有铳;《说文》有銎字,即铳字。铳乃俗字(木与金相接处必充洞以接)。攘变为枪,今作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mingo.com/51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