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字取名的寓意是什么,韬字取名的寓意是什么意思?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南容(一天之内)多次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为也”这样的诗句,夫子就把他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也许是孔子的嫂嫂说;他二叔,女儿无加的婚事,你可得抓紧啊!

孔子双手一合,深深一鞠躬,起身说;嫂嫂,我操着这个心呢。。接着用手一指说;你看,那个学生,他叫南容,相貌堂堂,德行也好,尤其是喜欢读《诗》。

说着,记者的摄像机镜头一切换:只见孔府杏坛第三棵柏树下,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手中拿着《诗》,大声的诵读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

孔子的嫂嫂听后,脸上露出了惬意的笑容,轻轻地说;无加的婚事就由二叔做主了。

南容,姬姓,南宫氏,名括,或韬,字子容,鲁国人,生卒年不详,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

南容在《论语》中出场三次,除了本章句,还有两句。《论语?公冶长篇》记载,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宪问篇》记载,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诗》是孔子教授学生的主要内容之一。他教《诗》不单纯是让学生为了诵诗,成为一个文学家,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服务人民的能力,成为一个君子。《论语?子路篇》记载:“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告诫弟子们;你把《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办交涉;《诗》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成语“三复白圭”出自本章句《论语》,意思是指慎于言行。

“复”的本义是太阳重生的意思。这里是反复的意思。“三复”可以解释成“一天三次反复读”;“读了三遍”;“多次读”;“经常读”……但如果理解成一天朗诵多次,也许更好!

“白圭”是《诗经?大雅?抑》中的诗句,“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这首诗是卫国的卫武公写的,创作的时间大概是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至周平王三年(公元前768年)之间。当时,周平王在三年之丧期间,还没有即位。卫武公对周平王复兴周室寄寓厚望,告诫他发布命令要谨慎,行为举止要端正,处处圆柔、和善。

这首诗的重点就是“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一般人读《诗》,是读不出感觉来的。这里,我觉得南容的水平真地很高,读《诗》,一下子就读到了重要处,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文章的重点。

南容这里是通过读《诗》在告诫自己,要谨慎自己的言语;同时,也能通过大声朗诵,多次的朗诵,让更多人听到,这样也可以使得身边人能够监督自己,甚至也能影响身边人。读《诗》,既能告诫自己,又能够影响他人,利己又利他,多好啊!

南容诵读《诗》得到了好的结果,那就是“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孔子把他的侄女嫁给了南容。

我们这里介绍一下孔子的家世。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了九个女儿,没有儿子。后来又娶妾,生一个儿子,叫孟皮。由于孟皮有足疾,这在当时来说,是不能为父母送葬,禁忌上坟祭祀扫墓的。所以,叔梁纥晚年娶颜徵在,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孔丘,也就是孔子。孟皮至少有一子一女,儿子的名字叫孔忠,女儿叫孔无加。据推测;当时可能孔子的哥哥孟皮已经去世,所以孔子替侄女孔无加主婚。孔子的女儿叫孔无违,嫁给了曾在“缧绁之中”的公冶长。

读《诗》娶到老婆,这是多美的一件事儿。这里说说南容的身份还是挺有意思的。如果南容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家族的人,那么南容就属于名门望族了。有人因此揣测说;孔子选择侄女婿看重的是南容的财富、地位。我觉得这显然是不成立的,如果说孔门弟子中讲有钱,是善于经商的子贡;要说有地位,子贡当过鲁国、卫国两国的相,但孔子也没有选择子贡做侄女婿啊!

也有人说;孔子嫁侄女挺草率的,南容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一个小鲜肉,读个《诗》,孔子把侄女说嫁就嫁了出去,这不是明显的包办婚姻吗?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证明,孔子是慧眼识英才的。

一、《论语?公冶长篇》记载,南容是“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这证明南容能审时度势,顺应时变,天下“有道”,也就是国家在正道时,南容能积极进取、有所作为。在“邦无道”时,南容能“免于刑戮”,这种在仕途上进退适宜、得体的智慧,完全符合孔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篇》)”的价值标准,因而深得孔子赞赏。再者来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南容比较靠谱,是一个靠得住的人,找到南容这样的人作女婿,将来不用为他们的小家担心,十分的安定,这样能保证侄女一生的幸福。

二、结合本章句《论语》的记载,南容“三复白圭”。“圭”的本义是古玉器名。长条形,上圆(或剑头形)下方,又作“珪”。“白圭”是古时用白玉制成的一种礼器。“玷”是白玉上面的斑点,也用来比喻人的缺点、过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白玉上有了污点,有了瑕疵,还可以把它磨去,也就是说,还有办法更正错误。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个人说出去的话如果有错误的,根本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更正的。你的话放出去了,个别人有心的听到后,就会拿来做文章,他把你的话偷偷地向领导打“小报告”。领导一听不高兴了,生气了,你估计就要大祸临头了。特别是关系到重大的事情,或者是代表国家、代表团体讲话时,说错一句话,后果更是不堪设想的。

三、古代,君子都喜欢佩玉,有时玉就是君子的象征。

南容天天诵读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证明他也想做一个君子,人品要做到像玉一样洁白。

其实,孔子三千弟子中,在《论语》只有两个人被称赞为有“君子”之德:一个是宓子贱(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论语?公冶长篇》)(孔子谈到宓子贱,说:“宓子贱是一个如同君子的人啊!如果说鲁国没有君子,他是从哪里得到君子品德的呢?”),另一个就是南宫适。(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篇》)(南宫适问孔子:“羿善于射箭,奡善于水战,最后都未能寿终正寝;禹和稷都亲自种植庄稼,却得到了天下。”孔子没有回答,南宫适退出房间之后,孔子说:“南容能提出这样问题,真是个君子,这个人真尊重道德啊。”)

根据以上三点,可见孔子对南宫适的评价是很高的。

孔子家语》和《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都记载了卫国将军文子与子贡之间有次对话。说到南容,子贡说:“独居思仁,公言仁义,其于《诗》也,则一日三覆‘白圭之玷’,是宫绍之行也。孔子信其能仁,以为异士。”

这段话的大意是,子贡说;南容个人独居时想着仁义,做官时讲的是仁义话,对于《诗经》上的“白圭之玷,尚可磨也”的话牢记在心,因此言行极其谨慎,如同一天三次磨去白玉上的斑点,这是宫绍的品行。孔子相信他能行仁义,认为他是与众不同的人。

一个人的品德好坏,肯定是大家择偶,甚至是交朋友的第一原则。如果一个道德败坏,甚至唯利是图,做什么事情,都是他既得便宜又卖乖,你会跟他做朋友吗?最多酒肉朋友吧。

综合来讲,南容懂得“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道理,且为人谨言慎行;特别是“尚德”,这样的人,他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能入仕,退能保身护家,不容易犯大的错误。所以,孔子将他哥哥的女儿嫁给他,说明孔子的眼光十分独到!

说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理解成孔子大学举行表彰会,对于优秀的学生,一般的表彰是发个“三好学生”证书,说不定,再奖励个书包。我们看孔子怎么做的呢?他直接把侄女作为奖品,奖励给了南容!这个奖品,是不是天下价值最大的奖品呢?我也说不好!

南容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为也”,我们看,他的起心动念是好的,是崇德尚仁,谨言慎行!这是“因”。后面一部分是“果”——“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读个《诗》,娶到了孔子的侄女,好“因”结出好“果”,这种感觉太美妙了!

我们学习经典干什么的?不学经典时,生活还没有那么多的婆婆妈妈!一学习经典,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行!都是用经典对照别人,而从来不检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学习经典时,家还像个家,日子还能过下去;一学习经典,日子怎么也过不下去了!学经典都学成神经了。好“因”没有结出好“果”,关键是说了不做,等于瞎扯!世界上的人与因果是分不开的,但很多人都是看不见“因”,只看见到了“果”。当看到大家一个个远离自己的时候,自己还不肯找自己的原因,一切都是自己狭隘多疑的心理在作祟。

我们很多时,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对着菩萨磕一个头祈福求财,自己却一下子放了三个屁!若论次数而言,行善还没有作恶多!这样的人咋能成圣贤,咋能成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mingo.com/52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