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五行属啥,贞字的含义是什么?

周易》是一部上古典籍,在解读《周易》的时候,都会认为其是一部占卜算卦的书籍。从古至今都没有跳出这个误区,以至于在解读和研究《周易》的过程中出现了一边倒的观点。

要走出这个误区那就必须要正确的解读《周易》中的两个很关键,很微妙的字——贞和筮。

贞:《说文解字》为:卜问也。从卜,贝,以为贄。《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编著的。许慎生活的东汉时代在商周之后一千多年,从语言文字的进化上来看,商周时期的贞字与东汉时期的贞字在含义上是有区别的,《说文解字》的解释不能代表《周易》经文中的贞字的含义。

《尚书·洪范》中:“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意思是用卜筮解决疑惑的方法:选择建立掌管卜筮的官员,教导他们卜筮的方法。从龟兆上来分析,有的叫做雨,有的叫做霁,有的叫做蒙,有的叫做驿,有的叫做克,有的叫做贞,有的叫做悔,共计有七种,这七种方法就是占卜推理的依据。而这里所提到的贞,就是七种中的一种龟兆,龟兆即烧裂的龟壳上的吉的纹饰,这就明确了贞不是卜问之意了。

《易传·文言》中有:“贞者,事之干也。……贞固足以干事。”《易传》是对于《周易》最全面,最经典的一种解读,《易传》中对于贞的解释就是干,干即守持正固之意。《释名》中:“贞,定也。精定不动惑也。”也是守持正固之意。

《周易》经文中:“乾:元亨,利贞。”元亨利贞这四个字是《周易》的核心思想,《易传》的解释是:“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殷墟出土的殷商甲骨文卜辞上的贞来看,也并非卜问之意。

“丁酉卜,贞执屯。”是商王占卜准备攻打屯国。贞执,是适宜攻打吗?这里的贞也是有是否师出有名之意,即正不正。

“辛巳卜,争贞:今者王共人呼妇好伐土方。”战争正在持续中,王派人去妇好的封地井(邢)国通知妇好出战讨伐土方。这里的贞也克理解为正义,对于土方的侵扰,为维护正义而战。

殷商甲骨文中,贞字还通假征,征战之意。

“己酉卜,宾,贞鬼方,昜亡祸。五月。”“壬辰卜,争,贞惟鬼”等。贞鬼方、贞惟鬼即出征讨伐鬼方的意思。

在殷商甲骨文卜辞中,关于战争方面的字中没有攻、打等字,只有贞、伐、克等。

也因此而定论《周易》中的贞字,其含义有三;

第一:吉之意,即好的预兆。

第二:正之意,即守持正固。

第三:征之意,即征伐。

筮:《说文解字》为:《易》卦用蓍也。古文巫字。《说文解字》对于筮的解释似乎有点含糊其辞,为什么这么说呢?蓍,为蓍草,古时占卜用的一种植物,叫蓍草。古时的蓍草就是现在摇卦所用的铜钱,一种占卜算卦用的道具。

巫字,《说文解字》为: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褎舞形。与工同意。古者巫咸初作巫。凡巫之属皆从巫。

祝即古时的巫师,为一种职业身份。《尚书·洪范》中:“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用卜筮解决疑惑的方法:选择建立掌管卜筮的官员,教导他们卜筮的方法。

《周礼·春官宗伯·叙官》:“司巫,中士三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一人、徒十人。男巫,无数。女巫,无数。”司巫即官职。

卜筮,是占卜问事的方式。占卜问事需要找专业的巫师,巫师用道具演示后得出某一种征兆,“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根据征兆来判断事情的吉凶如否。

《周易》的蒙卦:“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蒙讲的是蒙国接纳了一些战犯,发布了通告和管理办法,不断的宣传,教化。对于一些犯人教育一次后,如果还有再次的犯规,不受管束,则不再教育了,直接处理掉,这样反而能产生威慑的效果。

《周易》经文中的筮即教育,管教之意,谁负责管教?当然是巫师的职责了。而非从字面上来解释为初次占卜之意。

古时巫师的职责范围有三;

一个是祭祀仪式的主持者。

一个是大事的参与和记录者,殷商甲骨文卜辞和事件的参与和记录者就是巫师。

三个是巫史,即事件的记录传承者,没有巫史,就不会有殷商甲骨文的存在。同样,也不会有历史的传承。

《周易》的经文,其意只是一部记录商代和周初时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的书籍。如《旅》写的是商祖亥经商的时候“丧牛于易”,《大过》写的是太戊见朝堂之上枯死的树桩上发生桑楮共生的异象。《鼎》写的是武丁祭祀的情况。《既济》写的是高宗伐鬼方,高宗即武丁。《大畜》写的是武丁的长子祖己开创了孝道的事情。《归妹》和《泰》写的是武乙嫁妹,《明夷》写的箕子其人其事。《观》写的是武王孟津观兵,《讼》写的是虞芮争讼,《比》写的是比干其人其事等等,总之,《周易》中的六十四个名称写的都是不同的人物和事件,《史记》和《竹书纪年》中都有这些人物和事件的记载及其时间点。

所以《周易》中没有阴阳论,也没有论占卜类的文字。同时要注意,《周易》是没有八卦符号的,这个我有专门的论述《八卦符号之考》的文章,已有考证,在此不再赘述。

中国汉字的发明创造是根据象形,会意和形声而来的。《易传·系辞》中描述了古人创造汉字的情形:“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中国汉字的创造从简单的符号刻画,到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经过了6——7000多年的变化。演变的过程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其中通假字就有六、七百个,通假字主要发生在商周时期。

因此,解读古代经典的时候就要注意通假字的应用。而《周易》作为一部周代西周——东周)到春秋之间的著作,在解读的时候不能简单地从字面的现代含义上去理解,否则一错千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mingo.com/7988.html